首页

美脚足交在线播放

时间:2025-05-25 03:29:38 作者:2025年(第二届)全国形象设计大赛在扬州举行 浏览量:53938

  又是一年五月天,荆楚大地一派生机。

  犹记得五年前的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会上,总书记一连提了三个问题——“中部地区发展势头能不能持续下去?能不能在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更大突破?能不能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时至今日,这三问仍直逼人心、发人深省。

  纵观荆楚,五年来,湖北锚定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奋楫前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科技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枢纽地位不断巩固,始终以昂扬向上的发展姿态直面这“三问”。

  总书记的第一个问题,“中部地区发展势头能不能持续下去?”

  回望这些年,中部地区崛起势头强劲,在区域发展板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8.6%,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

  2023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近27万亿元,在全国占比超过1/5。中部“脊梁”在全国的骨干支撑作用愈发明显。

  其中,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湖北,可以说是顶压前行,难中求成。

  困难压不垮,英雄湖北韧性十足。

  2020年正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分水岭。在遭受疫情重创,一季度GDP断崖式下跌39.2%的情况下,湖北千方百计挺了过来,当年硬是恢复到了上一年度的95.6%。

  再到2021年,湖北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节点,五万亿!GDP达到50012.94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排名重回全国第7。

  随后2022年重回主赛道,保持全国第7;2023年修复向好,经济增速一季比一季快,全年增长6%。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实践证明,湖北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的叠加冲击下,湖北不但没有被压垮,反而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发展态势好,全省上下“一盘棋”。

  就在前不久,湖北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GDP增长6.1%,保持了高于全国,领先中部的良好势头。

  不仅如此,湖北不再是武汉“一城独大”。2023年武汉GDP跨越2万亿,襄阳、宜昌的GDP也突破5000亿,分别位居中部非省份城市第1、第2。从区域上来看,一季度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GDP分别增长6.0%、5.8%、6.7%。

  由此可见,湖北三大都市圈已经走向协同发展的“快车道”,这样的发展态势会让湖北整体经济越来越好。

  发展后劲足,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

  如果说发展韧劲强、态势好靠湖北的努力,而发展后劲则要看国家的战略布局。

  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演变,我国及时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以国内为主的双循环背景之下,中部地区的优势又重新显露出来。

  湖北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布局航空专业货运枢纽、长江航运枢纽、国际铁路货运枢纽的省份。近年来,随着各大枢纽型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湖北作为陆海空三个“丝绸之路”交汇点的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其中,鄂州花湖机场自2023年4月1日开通首条国际航线以来,已开通国内货运航线48条、国际货运航线14条。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专业货运航空枢纽,花湖机场的货邮吞吐量从0到1万吨用时7个月,从1万吨到10万吨、从10万吨到30万吨均用时仅3个月。目前,花湖机场单日最高货运航班起降120架次、货邮吞吐量近3000吨。

  通达便利的区位交通优势,有力支撑湖北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速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拥有强大韧劲的湖北,必将乘势而为,利用好得天独厚的优势,抓住机遇,当好支点、挑好担子。

  总书记的第二个问题,“能不能在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更大突破?”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翻下湖北最宝贵的“压箱家底”。湖北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拥有院士81位、全国第4,高校132所、在校大学生200万,科研机构3600家、研发人员35万;湖北还有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477家创新研发机构……这是湖北在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更大突破的最大潜力所在。

  正因如此,近年来,湖北每次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都居全国前5,多项世界领先在湖北诞生:

  全球首款128层闪存芯片研发成功。

  800G超高速硅光芯片单通道速率世界领先。

  1.6Tb/s硅光通信芯片、232层NAND存储芯片全球首发。

  全球首个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上市。

  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全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2.0”问世。

  衷华脑机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芯片居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越来越多全球领先成果的涌现,湖北以核心竞争力制胜新赛道,底气十足。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湖北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

  排名彰显实力:2023年,武汉国际创新排名不断提升,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3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中的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3、全国第5;在《自然》杂志“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的排名跃升至全球第10、全国第5。

  重点领域前瞻布局——

  细看湖北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其实不难发现,湖北科创能力持续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正是其在重点领域立柱架梁,而形成的极具自身特色的科技力量矩阵。

  相关信息显示,目前湖北已形成由国家实验室、湖北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构成的实验室战略矩阵。湖北实验室聚焦国家战略和湖北产业创新需求,聚集各类人才近3000人。还形成“6英寸碳化硅沟槽MOSFET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多项成果为国内首创。

  当前,湖北正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为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总书记的第三个问题,“能不能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于湖北来说,这个问题并不是“能”和“不能”的选择,而是“如何走好”的必答题。

  以流域综合治理绘就“新画卷”。

  湖北因水而兴、因江而盛。湖北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立规矩”的地方。“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是湖北的政治责任。这,决定了湖北必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2023年以来,湖北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同共进。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修复生态:“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52家,腾退长江岸线149.8公里;禁渔、治岸、增绿、活水,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升。

  以“敢为人先”的气魄绿色转型:湖北碳市场交易规模、引进社会资金量、纳入企业参与度等指标均居全国试点省市前列;可再生能源装机逾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六成,“绿电”成为湖北最大的能源结构。在这样的理念带动下,湖北用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

  以“三线并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湖北工业基础雄厚,新中国建立之初,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武”字头齐整亮相,刷新了新中国多项第一。现如今,面对高质量发展的大考,“新旧动能转换”是这场考试的“必答题”。

  湖北给出答案——“三线并进”,为什么要三线并进?因为要快!作为老工业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快做,而且还要做好。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在湖北鄂州,一座昔日“傻大黑粗”、污染严重的钢厂,蝶变成一座智慧绿色花园,并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就是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主动求变,大力治气、治水、治废的完美转型;在“中国车谷”,智能驾驶畅跑江城,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远超全球第二大自动驾驶示范区硅谷的服务面积……

  如今,在技改提能、制造焕新的引领下,湖北全力推进钢铁转向高端化、化工转向精细化、汽车转向新能源与汽车网联,让更多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才能迸发更加强劲的动能。

  新兴产业“新苗更茁壮”:可以将玻璃切割成A4纸的厚度,并实现随意弯折;可以在十几米的大型钢材上,以0.1毫米的精度实现雕花功夫……这是华工科技智能制造未来产业园生产车间内的工作常态。

  如今,湖北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构建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为骨架的“51020”现代产业集群,目前,湖北高新企业达到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万家,实现两年翻番。

  未来产业“下好先手棋”:在“中国光谷”,烽火通信打造起武汉首个双5G智慧工厂,实现“用5G制造5G”;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最强大脑昼夜“转动”,超级计算中心掀起算力变革;在中碳登大厦,碳市场累计成交4.5亿吨,成交额超255亿元,规模位居全球首位……

  当今,湖北前瞻布局,谋划了人形机器人突破、6G创新发展等8大行动,努力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推动湖北产业向更高层级加速迈进。

  正如同在今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于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提到的那样,“上一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召开5年来,中部区域经济总体平稳,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产业基础明显改善,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

  总书记的话充满信心和力量。新征程上,湖北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锚定支点建设“五个功能定位”,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出品人:王彬

  总监制:岑卓

  监制:洪燕

  编审:梁延 康耀方 林如峰

  统筹:罗峰

  记者:邹敏

  美编:杨紫悦

  责任编辑 邹敏 【编辑:何颖】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海警局南海分局组织英模和一线代表参观中国航展

“奥运会对我而言很重要,所以很早就开始做准备,奥运会前也激活了自己的状态,付出了很多希望能有个好结果,可惜没能如愿。”石宇奇说。

学习笔记: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谋划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第七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当天开幕,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以上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行业保持了长期稳定的较高速增长,去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营收规模达383亿元,同比增长20.52%;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行业累计作品总规模达3786.46万部,同比增长9.47%。

【新春纪事】浙江:科技特派员的“喜羊羊”老友记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实践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具体体现,是以更先进的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资料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及其组合的优化,推动生产力不断从落后走向先进、从传统走向现代,也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在传统生产力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消耗较多物质资源和化石能源。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生产力逐渐呈现出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开始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现代化的产业为主要载体,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新”主要体现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及其发展应用所催生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质”主要体现在质量、品质、效率、效能等方面的大幅提升。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新质生产力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与生机活力。

美国波音公司计划全球裁员10%

“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下,出口小商品将以散货方式进入义乌铁路口岸二期集拼仓库,企业可根据船期、目的地灵活装配至集装箱,不同货主可对货物独立申报,义乌海关工作人员将以报关单为单元进行查验,被布控查验的报关单货物可单独完成查验。“查验”与“放行”并联作业,同一集装箱内的其他放行货物同时装运,互不影响。

特写:夜空中最亮的星

据悉,多年来,上海认真落实血液安全、免疫预防、检测治疗、社区管理和大众宣教等重点措施,病毒性肝炎防治取得明显成效。该委方面当日介绍,目前,上海的儿童免疫规划甲肝、乙肝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1%以下。但是,慢性肝炎的疾病负担依然沉重,仍有一定数量的慢性肝炎感染者不清楚自身的感染状况。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